事情是這樣的,以前我常跟病人說,蛀牙太深就一定要抽神經做假牙,從執業開始倒也抽了很多的神經,做了很多的假牙。但是現在我的想法改變了,牙科醫療已經進步到除非牙齒神經整個壞死,要不然我們是可以把牙齒神經救起來,而不用抽神經喔。
(延伸閱讀:缺牙後到底是植牙好還是假牙好?關鍵是這個!)
淺談抽神經
一般來說中度及深度的蛀牙患者,傳統上醫師會進行根管治療,也就是俗稱的「抽神經」,清除已經蛀壞的蛀牙,然後洞得挖得更深,取出牙神經,再以馬來膠封填,但抽過神經的牙齒,之後會變得脆弱且強度降低,長時間下來再次壞掉需要植牙的機率很高。
(延伸閱讀:植牙流程有哪些?牙醫師解析不同部位植牙流程、優缺點比較)
活髓保存術
隨著發展越來越成熟,如果患者的條件允許,像是神經只有輕微發炎,或局部壞死而已的情況,不管蛀牙蛀得多深,牙齒神經都可能可以保留下來,這樣牙齒就可以不用再多打一個洞,可以留下最多的齒質。
(延伸閱讀:根管治療過程會痛嗎?根管後遺症?用最新活隨保存術保留牙齒)
什麼是活髓保存術?
活髓保存術是當牙齒蛀牙很深,幾乎蛀到牙髓腔,牙齒神經組織快要暴露或早就暴露在感染的環境中,而我們在移除蛀牙及受到感染的局部神經後,在牙髓腔表面同時覆蓋特殊生物醫學材料,讓神經再一次安定下來,恢復牙齒神經組織的健康,並且刺激牙本質的再次生成,達到避免牙齒需要做根管治療的機會。
活髓保存的治療過程
1. 諮詢評估:
醫生會先評估牙髓組織狀況,再確定患者是否適合進行活髓保存治療,一般來說只要神經不要全面壞死,就有機會保留。
2. 隔離牙齒:
醫師會在需要處理的牙裝上橡皮障隔離,避免處理的時候牙神經與口水接觸,造成細菌感染。
3. 移除生病神經:
透過牙科顯微鏡,將蛀牙拿乾淨,也同時移除受到影響的局部神經,根據研究這個部分必須依靠顯微鏡才能處理徹底,成功率才會高。
4. 覆蓋神經:
使用特殊的生物相容性材料,覆蓋在牙神經上,保護與修復神經,這樣被保存的神經就可以安定下來
5. 補綴復型:
接這就要利用製作瓷塊的技術,把受傷的地方密封起來,這樣就可以阻隔外界細菌,甚至恢復牙齒的外觀,
活髓保存的成功關鍵因素
1.牙齒症狀:
只要神經還有活性,症狀越不嚴重的牙齒,成功率越高
2.顯微鏡的使用:
醫師必須使用昂貴的顯微鏡來完全移除蛀牙和細菌,確保處理過程品質絕佳
3. 存留神經:
留下來的神經一定要是健康的神經,不健康的部分要透過顯微鏡辨別並移除。
4. 生物相容性材料:
覆蓋的材料隨著時間演進,操作性越來越好,幫助神經安定的能力也越來越好
5. 牙齒復形材質與品質:
最後把牙齒密封起來的品質要好,才能確保牙齒不會再被感染。
最後
成功的活髓保存治療後牙齒對冷熱的敏感度降低,且沒有疼痛或腫脹的情形,相反的,如果在X光上有根尖發炎影像,或是對牙髓活性測試完全沒反應,則代表活髓治療不成功,此時還是需要進行根管治療。
通常如果處理得當,經過完整治療後的成功率達九成。
重點來了,如果透過神經的保存,可以讓牙齒齒質得到最多的保留,搭配瓷塊製作,嚴然已經成為新一代牙齒治療的黃金方程式,只是跟其他很多治療一樣,這部分是健保沒給付的喔。